推荐一些科普书籍-展商网

推荐一些科普书籍

核心提示:网上有关“推荐一些科普书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推荐一些科普书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

网上有关“推荐一些科普书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推荐一些科普书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创造的发动机

[美]埃里克·德雷克斯勒 著零火 译

本书是纳米技术之父埃里克·德雷克斯勒(K. Eric Drexler)的代表作,首次在翻译成中文并得到作

者许可在网上发表。原载于新浪舰船知识论坛,译者授权发表于三思科学网站。

我们排列组合原子的能力取决于我们的技术基础。我们在排列原子方面的进展仍然在使用原始

的方法。我们现在的技术仍然是把原子作为杂乱的一大堆来操作。但是自然的法则为发展留出了足

够的空间,并且全球竞赛的压力也促使我们快速向前,

火与冰——核冬天 迈克尔·罗文-罗宾森 著 江凌飞等译

我们无法估量这世界欠那个称为TTAPS的五人小组多少——为着核战争还没有发生。核冬天理

论向以千万人的生命为赌注的战略家们展示了一种前景:大规模的核战争将毁灭人类,而不仅仅是

卷入战争的人。

细胞生命的礼赞 水母与蜗牛 )

刘易斯·托马斯 著 李绍明 译当一位医学家和生物学家带着艺术与哲学的眼光去描写他看

到的世界,就成为“一个生物观察者的手记”。这两本散文集雅致清新,幽默含蓄,是人文与科学结

合的经典产物。

口原理 下载 马尔萨斯 著 朱泱 胡企林 朱和中 译

这本著名的书曾经影响年轻的达尔文,促进了自然选择理论的诞生。它至今仍在经济学中占据

重要地位,并对其它领域有深远影响。

魔鬼出没的世界 卡尔·萨根 著 李大光 译

萨根生前付梓的最后一本书,讲述他与科学终生的爱情故事。这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普作家对

伪科学、反科学、迷信、偏见等种种魔鬼发起的全面战争,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接近普通人对

科学的态度与认知,剖析充斥于公众视野的谎言,解释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

打开原子的大门

作者:郭正谊 作者授权发表电子版

人们曾经认为原子是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粒子。后来原子被打开了,人们又认为组成原子的质

子、中子和电子是基本粒子。现在,科学家们发现基本粒子的种类已远不止这几种。《打开原子的

大门》向我们讲述科学家们是如何发明了光谱分析方法,并在地球上找到了氦元素,讲到了20世纪

科学家们是如何打开了原子的大门,并从中解放出巨大的能量——原子能。本书曾屡获奖励,并被

评为“科学家推介的20世纪科普佳作”。

韩雪涛的《从惊讶到思考:数学悖论奇景 》与另一本《三次数学危机》(这本书名没有记太清楚)很不错,浅显易懂,涉及面也广,很适合初三学生,不过在线阅读好像难了点,建议你去图书馆

《天才引导的历程 》

讲数学的,讲了十几位著名数学家的故事,以及他们的发现。非常经典,既有有趣的故事,又能学到很多数学知识。比如阿基米德是如何求圆的面积的,欧几里得是怎样证勾股定理的。 非常经典。

网上可以找到

《费马大定理》

数学上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定理,与之有关的种种故事。以讲故事为主,几乎涵盖了整个数学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里面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最新最现代的数学知识。引人入胜。

《量子物理史话》

国人写的一本关于量子力学的科普书,讲述了量子力学发展过程中那些激动人心的事件。作者是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神秘人物。 刚开始只是作为连载,发在论坛上,没想到引起了轰动, 现已出版。 网上随处可见。 内容非常丰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最后几章由量子力学引发的对宇宙的思考, 一定会让你对这个世界有全新的认识。

《从一到无穷大》

科普书里面的至尊宝典,地位无须多说。

《从惊讶到思考-数学悖论奇景》

关于数学悖论的非常有趣的书,作者是大名鼎鼎的马丁.加德纳, 图文并茂。 三思科学网站有电子版。

《数学大师-从芝诺到庞加莱》

关于历史上有名的数学家的传记,堪称同类中最经典的。商务印书馆80年代出版的时候叫《数学精英》,现在改名叫《数学大师》,出版社换成了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台湾的一个网站上有部分章节的电子版(大概有2/3吧,手工输入的,功德无量啊),网站名字叫阿仁的数学之家。

第一推动丛书,有很多本, 不过可能不是太好懂

万物简史,新浪上有连载

通俗数学丛书,一套,十几本吧,包括数学游戏与欣赏、数学趣闻集锦、数学与联想、20世纪数学的五大指导理论等

物理世界奇遇, 也很经典

魔鬼出没的世界,作者 卡尔.萨根, 经典

暂时介绍这么多,其中大部分都可以在网上找到

地球小知识内容

 地球小知识内容。地球是太阳的第三颗行星,地球是我们太阳系中唯一一颗不以希腊或罗马神灵命名的行星。大约在45.4亿年前形成,是唯一一颗支持生命的已知星球。以下是地球小知识内容

 地球小知识内容1

  一、地球内部结构

 当地壳岩石发生断裂错动时,会产生强烈的震动,这就是地震。地震所释放出的能量非常巨大,可相当于10万颗普通的原子弹爆炸。它能使地球像一个巨大的音叉那样发生振动,产生强大的地震波。当人们在地表用仪器观测地震波向地球中心传播时,发现地震波在大陆底下33千米左右深处,在海洋底下10千米左右深处发生了巨大的突变;在地下2900千米左右深处又发生了巨大的突变。这表明地下有两个明显的界面,界面上下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第一个界面位于33千米深处,是奥地利科学家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的,简称为“莫霍面”。另一明显界面位于2885千米深处,是德国科学家古登堡于1914年发现的,简称为“古登堡面”。据此,科学家们认为,地球内部大致可分为三个组成物质和性质不同的同心圈层,最外面的一层称为地壳,最中心部分称为地核,中间一层称为地幔。如果把地球内部结构做个形象的比喻,它就像一个鸡蛋,地核就相当于蛋黄,地幔就相当于蛋白,地壳就相当于蛋壳。

  二、地壳

 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壳的厚度是不均匀的,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平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地壳的物质组成除了沉积岩外,基本上是花岗岩、玄武岩等。花岗岩的密度较小,分布在密度较大的玄武岩之上,而且大都分布在大陆地壳,特别厚的地方则形成山岳。地壳上层为沉积岩和花岗岩层,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因而也叫硅铝层;下层为玄武岩或辉长岩类组成,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称为硅镁层。海洋地壳几乎或完全没有花岗岩,一般在玄武岩的上面覆盖着一层厚约0.4~0.8千米的沉积岩。地壳的温度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升高,平均深度每增加1千米,温度就升高30℃。

  三、地幔

 地幔是介于地表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厚度将近2900千米。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它的物质组成具有过渡性。靠近地壳部分,主要是硅酸盐类的物质;靠近地核部分,则同地核的组成物质比较接近,主要是铁、镍金属氧化物。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下地幔顶界面距地表1000公里,密度为4.7克/立方厘米,上地幔顶界面距地表33公里,密度3.4克/立方厘米,因为它主要由橄榄岩组成,故也称橄榄岩圈。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放射性物质集中的地方,由于放射性物质分裂的结果,整个地幔的温度都很高,大致在1000℃到2000℃或3000℃之间,这样高的温度足可以使岩石熔化,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球小知识内容2

 1. 地球上只能看到月亮的一个面:人们发现从地球上看,月亮的景色是不会变化的。而且总是以一面对着地球,仿佛有意不让人看到它的背面一样。这是因为月球不仅绕地球转动,它还可以进行自转,而且它自转一圈的时间与公转一圈的时间刚好一样,因此地球上的人永远只会看到月球的一面。

 2. 地球周围的人造卫星巨多:我们知道地球除了月亮卫星还有很多人造的卫星,它们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便利。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到2013年人类一共发射了6600颗人造卫星,其中3600颗还留在太空,有大约1000颗在有效运行。

 3. 人类钻过最深的洞:科拉超深钻孔是苏联在1970年,在科拉半岛所进行的一项科研工作形成的,也是迄今为止,人类进行钻探的最深的一个钻井,深处达到惊人的12262米。据说是因为在钻井听到了类似人类的哭嚎声,科学家也不能解释,才停止了钻探。

 4. 地球转得非常快:在整个地球之中,不同的地方转动的速度也不同,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速度最快的应该就是在赤道上,其自转速度可以达到每秒四百六十四米。那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呢?这因为地球自转的速度是匀速,加上万有引力的'作用,所以我们才感觉不到地球的自转。

 5. 地球以前是紫色:我们现在看见的地球是蔚蓝的大海,五彩斑斓的大自然,灯火璀璨的城市。但是在远古时期,植物吸收阳光后会变为紫色,所以以前的地球是紫色的。

 6. 地球上最冷和最热的地方:地球不同地方的气候都有着差别,那地球上最冷和最热的地方在哪里呢?南极洲沃斯托克科学考察站是目前测得温度最低的地方,为-89.2°С。利比亚的阿齐济耶省是目前测得温度最高的地方,为58°С。

 地球小知识内容3

 1、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住在地球上的人类又常称呼地球为世界。

 2、 地球亦作“地毬”。太阳系中接近太阳的第三颗行星,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是个三轴椭球体。周围有大气层包围着,表面是陆地和海洋,有人类,动植物和微生物。

 3、 地球的矿物和生物等资源维持了全球的人口生存。地球上的人类分成了大约200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和地区,它们通过外交、旅游、贸易和战争相互联系。人类文明曾有过很多对于这颗行星的观点,包括神创造人类、天圆地方、地球是宇宙中心等。

 4、 西方人常称地球为盖亚,这个词有大地之母的意思。

 5、 地球是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诞生于45、4亿年前,而生命诞生于地球诞生以后,自此地球的生物圈改变了大气层和其他环境,使得需要氧气的生物得以诞生,也使得大气层形成。大气层与地球的磁场一起阻挡了来自宇宙的有害射线,保护了陆地上的生物。地球的物理特性,和它的地质历史和轨道,使得地球上的生命能周期性地持续。地球预计将在15亿年内继续拥有生命,直到太阳不断增加的亮度灭绝地球上的生物圈。

 6、 地球会与外层空间的其他天体相互作用,包括太阳和月球。当前,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自转的366、26倍,这段时间被叫做一恒星年,等于365、26太阳日。地球的地轴倾斜23、4°(与轨道平面的垂线倾斜23、4°),从而在星球表面产生了周期为1恒星年的季节变化。月球是唯一的天然卫星,诞生于45、3亿年前的月球,造成了地球上的潮汐现象,稳定了地轴的倾角,并且减慢了地球的自转。

 7、 大约38到41亿年前,后期重轰炸期的小行星撞击极大地改变了表面环境。

 8、 地球的表面被分成几个坚硬的部分,或者叫板块,它们以地质年代为周期在地球表面移动。地球表面大约71%是海洋,剩下的部分被分成洲和岛屿。液态水是所有已知的生命所必须的,但并不在所有其他星球表面存在。地球的内部仍然非常活跃,有一层很厚的地幔,一个液态外核和一个固态铁的内核。

关于“推荐一些科普书籍”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相关
相关推荐
最新的资讯
点击排行